最近剛完結的台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吸引了觀眾的目光,劇中不斷叩問「到底什麼是好人?什麼是壞人?你有標準答案嗎?」,讓許多人開始思考自己對善、惡的定義。其實,「善惡並存」的人性,在藤子.F.不二雄老師所創作出的《哆啦A夢》世界觀中也有完整的體現。
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劇中藉以探討的善、惡、加害人、被害人、汙名化、新聞媒體、精神疾病等各種議題,都讓觀眾反思不已。其中,又以劇中的人權律師王赦的台詞「到底什麼是好人?什麼是壞人?你有標準答案嗎?」最具有代表性。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?又或者其實惡與善一樣,都藏在我們的心中?在《哆啦A夢》當中,無論是大雄、靜香這些「好人」,或者胖虎、小夫這類「壞人」,其實都不能只是如此的截然二分。
《哆啦A夢》動畫截圖。(資料圖片,取自朝日電視台)
實際上,據楠部三吉郎在《給哆啦A夢的感謝狀》這本書中的回憶,藤子.F.不二雄老師曾表示,「我的工作就像是調劑師一樣。在角色行為的善惡成分上,我會分配多一點點的善。但如果角色只有善,那小朋友看了也不會笑。正是因為有惡,他們才會笑。」孩子們之所以會笑,正是因為有共鳴,正是因為發現漫畫中的人物跟自己一樣,不是十全十美的聖人。
大雄說謊騙人。(《哆啦A夢》漫畫電子版)
《哆啦A夢》這部作品乍看之下是兒童教育漫畫,其實也不著邊際的討論著「善惡」議題。藤子.F.不二雄老師所創作出的《哆啦A夢》,並不是一部單向說教式的「教育」類漫畫。在「教育」類型的漫畫中,教導者一定是「好人」,永遠不會錯,也不會做壞事,目的是要給小朋友一個榜樣。但是在《哆啦A夢》當中,每個人都有笑有淚,儘管會做錯事、做壞事,但是也會幫助別人、會良心不安。人心有善也有惡,大家可能是「好人」、也可能是「壞人」,這才是真實社會的樣貌,也才真正貼近小朋友的內心。
大雄會為爸爸著想。(《哆啦A夢》漫畫電子版)
在《哆啦A夢》的故事中,主要人物並不總是善良一塊或者惡劣一塊。就算是大雄、靜香,有時候也會做壞事;即使是胖虎、小夫,有時候也有好心腸。即使《哆啦A夢》似乎面向的年齡比較年輕,但是善與惡絕非截然二分,藤子老師並未因為年齡層的幼小而對《哆啦A夢》的描繪有任何妥協。
.大雄似乎總是被欺負,但他也常想偷懶惡作劇;
.靜香總是善體人意的好女孩,但是她也說謊過,也曾經把大雄當作某種「工具人」;
.胖虎好像總是欺負大雄,但當大雄或小鎮被外在勢力威脅,胖虎總是第一個跳出來保護;
.小夫好像都跟在胖虎身邊狐假虎威,但是他有時做錯事也會良心不安、為了大家有趣的計畫願意出錢出力;
.就算是哆啦A夢,總是出借道具給大雄他們,看似無所不能,但是有時候卻不懂人心,不會安慰別人,有時候遇到困境反而自己更手忙腳亂,甚至也會耍小心眼,給別人一點教訓。
既然每個人的人性有如此複雜的面向,那麼「到底什麼是好人?什麼是壞人?你有標準答案嗎?」
胖虎希望大雄保重。(《哆啦A夢》漫畫電子版)
小夫試著安慰靜香。(《哆啦A夢》漫畫電子版)
儘管《三字經》裡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似乎已經成為大家的常識,但是人性也不是僅只有善,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?善惡並存在人心之中,這正是《哆啦A夢》詮釋出貼近人性的一面,也因其貼近人性而具有魅力、獲得共鳴。從這個角度看台灣部分民間團體之前鬧過「因為胖虎霸凌大雄,而想停播《哆啦A夢》」的爭議,就可以明確看出用「霸凌」去涵蓋胖虎這個角色、甚至是《哆啦A夢》整部作品的膚淺與不切實際。
對大雄打算散播希望迷你裙越來越短的流行,哆啦A夢不僅不加制止,反而還「喘大氣」搶先跑去外面看?!(《哆啦A夢》漫畫電子版)
大雄幫靜香脫困,但靜香只想去找出木杉。(《哆啦A夢》漫畫電子版)
主責《哆啦A夢》動畫的楠部三吉郎認為,《哆啦A夢》這部作品中,善與惡的比例大約控制在 6 比 4 左右。據他觀察,藤子.F.不二雄老師不喜歡自己由上而下指導別人「正確」人生道路的姿態。就像《哆啦A夢》中的「指引天使」一樣,指引天使「我是為了你好!所以你要聽我的!」這般主張,從大雄到胖虎都厭煩不已。這也註定了《哆啦A夢》不會是一部單純的「教育」類漫畫,更不可能代替讀者為善惡、真假做定義了。
指引天使的主張,還有大雄的回應。小時候看或許覺得沒什麼,但長大後看覺得深意十足!(《哆啦A夢》漫畫電子版)
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這部台劇,讓許多觀眾重新思考自己對善惡的定義;不過,也許仔細咀嚼《哆啦A夢》這部作品,會發現藤子.F.不二雄老師所想傳達給我們的想法,比表面上看還要多得多喔!
TEST藤子.F.不二雄哆啦A夢/多啦A夢教育🚩我們的譯名以台灣
(哆啦A夢、道具)為主,香港
(多啦A夢、法寶)為副。[
詳情]
哆啦A夢新聞庫